读皮凯蒂「二十一世纪资本论」

最近几周读了皮凯蒂的大部头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

这是一本前两年占据了好久书店门口排行榜的书,不过其实并不算特别「流行」,而且作者也算是小有名气。全书基本都是充斥了图表,看上去非常唬人;不过细细读下来,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晦涩难懂。

增长率数字


这本书前半部分 demystify 了一个常见观点,就是百分之 5-6 及以上的经济和财富增长(比如中国过去几十年)速度并不是常态——人类在过去的好几百年内,长期的经济和财富增长其实是小于 3% 的,更确切的说,工业革命之前,长期都是 0.1% 的水平。

作者举了很多巴尔扎克和简奥斯汀的文学作品来侧面论证社会经济增长长期保持稳定较低水平的论点,核心还是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英国法国的居多,美国的战后多一些,亚洲等新兴国家的在近代才有——因为依赖税收的数据为主。直到近代,特别是战后,才有了 3% 以上的发展水平。不过这个差别不容小觑,因为 3% 的年均增长率意味着每 30 年(一代人)财富水平就会翻倍,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这里面核心的一个指标就是财富水平和年国民收入的比值,这个数字一般是在 5-6 的水平,数字越小代表历史积累的资本越少,这种社会相对来说「食利者」也少,更多出现在战后、新兴发展国家等市场。

其中一个相关的话题是公共财富的定义以及比例——这里面相当多的欧美国家公共财富是很少的,甚至是负的水平:大概这就是「藏富于民」的定义吧。另外在这种社会里面,如果国家要大举兴建,就必须举债了,而政府的债务水平又是一个定时炸弹,很考验央行的财政水平。

不平等的来源:r > g


作者举例说明了基尼系数如何的没有代表性,而他更推崇的数字是前 10% 人群的收入和后 10% 人群的收入比。

提到收入或者收入的不平等,书中区分开了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及其不平等),后者更多是指的是不需要自己亲自劳动的收入(比如贷款,机器,股权,遗产等)。一系列的数字分析指出劳动收入的不平等大概是小于 10 的,甚至很多地方只有 2-3(这里指的是最高 10% 劳动收入的人比上最低的情况),而反观资本收入,这个不平等往往就是几十,甚至几百——简而言之,人人可以工作,收入差距 CEO 不会比贫穷老百姓高那么多,但是看收租的人的资本收益,就难以想象了——因为中下阶层的人几乎一无所有,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还哪里有结余。

虽然这个规律放之四海,古往今来皆准,但是还是有一些区别变化的。比如这个比值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斯堪的纳维亚就相对比较小,而欧美国家在巴尔扎克的年代却是很大的(所谓的「美好年代」),以及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收入差距缩小,随后又反弹,但是这个反弹并没有回到最开始的高水平:作者的解释是因为有一批靠劳动致富的中高层管理者,靠着劳动收入(高工资)而不是仅靠食利(资本收入)富有起来,以及因此产生出来一批「世袭中产阶级」。

作者总体来说对这个趋势的判断是会升高的,背后的本质原因是资本收益率 r 长期来说没有怎么低于过 5-6%,而社会的自然增长率 g 却是很少能够高于 2-3%,未来甚至还会回到 1% 的水平(亚洲国家逐渐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收入增长放缓)。前者是因为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排斥以及「不耐心」的天性。长此以往,资本收入差距自然而然还是会回到较高水平。

书里面提到的最彻底的解决方法是累进税率,以及一系列涉及遗产税、财政政策等的法律政策制约。他呼吁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参与到这个环境的建设里面,这样才会让高企的收入差距回归正轨。当然,现实情况可能更糟,因为最富有的人往往会绕过税收限制,而他做研究的数据根据就是税收数据,所以现实情况可能被严重低估了。

塔勒布的批评


比较有意思的时候我接下来还读了 Nassim N. Taleb 的 Skin in the game,他对皮凯蒂还有保罗克鲁格曼做了无情的批评(甚至还有点人身攻击,而且引以为傲,so typical NNT):他觉得这些经济学家是屁股决定脑袋,仰望着比自己收入高一个层级、在 pecking order 上一级的人酸着他们的收入,而并不是真切的为中下层人民考虑——这个且按下不表。另外一个观点我是基本同意的,就是作者基本没有探讨「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影响,以及它可能才是真正收入不平等一定程度缓解的原因。总的来说,历史学家看过去是很准确的,但是面对未来和当下,还是需要多一些动态的眼光。(当然 Taleb 批评太多图表的点我也是赞同的…… 真的有点过了)。

总的来讲,挺有意思值得一读的。
views